所谓起居主要是指作息,也包括对日常各种生活细节的安排,如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站立坐卧、一天从早到晚的活动、一年四季变换的适应。
[图片]
良好的起居习惯需要做到“起居有常”,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律的作息制度,在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饮食、睡眠等方面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人类应该按照这种变化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到在一个阶段内(如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每日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学习或工作、定时锻炼身体、定时排大便、定期洗澡,这样会对健康有促进作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多样,与不良生活起居习惯相关的疾病多发,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电器照明、音响娱乐、互联网、手机……现代生活使一些人日夜颠倒,生物钟被打乱,生理功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危害健康。因此,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未病先防,就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要顺应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善于养生者就要顺从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四季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来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调节起居,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春: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气候转暖,万物复苏,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阳气的生发而向上、向外升发,此时应顺应自然界春生之势,夜卧早起,宽衣松带,舒展形体,在庭院中散步,使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保持生机。另外春季阳气刚升而未盛,乍暖乍寒,不宜过早地脱去棉衣,以防寒气乘虚而入,应尽可能迟地减去冬装,做到“春捂”,以保证阳气生发的体内环境。
夏: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充沛,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最易外泄,导致各种虚证,所以夏季应注意养护阳气。人们宜晚卧早起,不厌晨光,保持心情愉快,勿发怒,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同时夏季不宜贪凉,以免损伤阳气。另外夏季还要防湿邪侵袭,湿邪与热邪相缠绕,极易损伤人体脾胃之阳气,易使水液在体内停滞,发生各种病变。还应注意预防一些常见病证的发生,如夏季感冒、中暑、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秋:秋季是热与凉交替的季节,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为秋令主气,清肃而干燥。此时应注意保养内守人体的阴气,皆以“养收”为调摄原则。应早睡早起,控制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此外秋气虽凉还不至于寒,避免因穿衣过多引起身热汗出,而致阴津伤耗、阳气外泄,还应有意识地进行防寒锻炼,逐渐增强体质,做到“秋冻”,以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
冬: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季节,寒风凛冽,草木凋零,蛰虫伏藏,阴气盛极,阳气潜藏。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也相对缓慢,以养精蓄锐,安度隆冬,为来春生机勃勃作好准备。冬季养生应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注意收藏,使人体的阴阳保持相对的平衡。应早睡晚起,以待日光,不轻易扰动阳气,不妄事操劳,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如。注意防寒保暖,使阴精闭藏而不外泄。此外冬季寒气伤人,可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应注意防范。
其次,要劳逸有度。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做到劳逸结合。
1、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确保日常工作或学习中既有充实的时间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学习,导致过度疲劳。选择适合自己喜好的休息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绘画、散步、慢跑等,以动式休息和静式休息相结合的方式放松身心。
2、坚持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如散步、游泳、慢跑等,以加强身体锻炼,同时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注意饮食健康。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控制油腻食品的摄入,保持身体健康。
4、充足的睡眠。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有助于恢复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
5、学会放松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深呼吸、冥想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心理状态和专注力;如阅读、绘画、写作、玩乐器或进行手工制作等,将其作为放松和清空思维的方式等。同时,适当设置目标和期望,接受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6、维护良好的社交生活。与家人、朋友或同学分享学习和生活压力,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