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通湾区智汇,健康赋能产业未来。”4月15日,2025年澳琴大健康峰会正式拉开帷幕。通过“一会展两地”的形式,澳门与横琴首次以“大健康”共同体的姿态站上舞台。
作为“澳门+横琴”新定位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举办的首场行业会议,这场峰会被赋予特殊使命——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实践,试图探索澳琴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为构筑产业全链锚定坐标,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破题。
作为“澳门+横琴”新定位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的首场行业会议,峰会聚力推动澳琴两地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放眼大局,澳琴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聚焦当下,“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创新模式已初见成效,合作区正聚焦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康复养老五大核心领域,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作为合作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大健康产业将如何在促澳产业多元上率先破局?横琴又能为产业未来提供怎样的探索空间和可能性?透过这场峰会,跨境协同创新的产业密码正在被解开。
破冰船
擦亮“澳门+横琴”大健康品牌
4月15日,横琴星光璀璨,科技活力涌动。300余位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大咖齐聚合作区,以跨领域的创新见解相互碰撞,为“澳门+横琴”大健康产业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
就在峰会举办的前一天,澳门特区发布《2025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指出,横琴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破局”的关键所在。而澳琴大健康产业,正是关键之一。
发展大健康产业,横琴有其沉淀和基础。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横琴办主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表示,合作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力推进,在政策支撑方面“干货十足”、澳琴合作方面“并船出海”、科研载体方面“拔节生长”。“我们还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延链型项目,探索新药创新、研发、落地新机制等举措,加快大健康产业在横琴发展壮大、集聚成势。”
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上,此次峰会的举办,更是一次行业思想的激荡,以及在“澳门+横琴”新定位下,对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创新范式的共同探索。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认为:“峰会的召开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目前的大健康产业,通过学术交流、产业交流,促进项目洽谈与合作达成,提升澳琴大健康的影响力。”
共同为澳琴大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擦亮“澳门+横琴”的大健康品牌?多位专家提出了各自见解。
“‘澳门监制+横琴生产’是个巨大的政策利好,可以带动更多的好药在横琴落地,孕育巨大的医疗服务消费市场。”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建议,横琴要利用好澳门资金与政策双重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澳门药品审评体系,让国产创新药能够以此为跳板走向世界,借助粤港澳药械通等政策吸引全球创新药。
法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科学院两院院士韩忠朝则提出,澳琴大健康产业,可以依托澳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澳门国际化窗口+横琴产业化腹地”为双核,形成“前端研发在澳门、产业转化在横琴、市场辐射国内外”的立体格局。
一场峰会带来的不止于单次的瞬间效应。据悉,澳琴大健康峰会计划每年举办一次,致力为产业聚集更多人气,为优质项目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持续汇聚湾区智慧,赋能产业发展。
新坐标
孕育更具澳琴特色的细分赛道
作为“澳门+横琴”新定位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的首场行业峰会,这场活动肩负着为澳琴大健康产业全链发展锚定坐标的目标使命。
通过峰会的思想激荡,一条具有澳琴特色的细分赛道发展路径更加明晰。聚焦产业发展变革前沿,合作区将发力点锚定五大细分赛道,包括生物医药与制品、现代中医与中药、健康管理与服务、智慧医疗与信息、康复医疗与养老等五大产业,希望通过精准发力,推动“大健康”在促澳产业多元上率先破局。
现代中医与中药是合作区重点发展的赛道之一。
围绕五大赛道展开,此次峰会的核心话题有几大突出焦点,其一是中医药。
“横琴是粤澳合作发展中医药的沃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认为,这里有突出的制度优势,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有澳门的多元体制优势,还集成了人才优势,以横琴的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为例,其作为粤澳共建的中医药高端支撑科技支撑平台,建成不到一年已产生高端人才聚集效应。
刘良认为,澳门正大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有很多产品出海葡语国家。加强琴澳联动,将有利于中医药打通全产业链,走向科技化、高端化、产业化,让更多特色中医药智造产品走向世界。
细胞治疗也是本次峰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除中医药外,细胞治疗也是本次峰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21世纪是细胞治疗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发展领域,特别在难治性疾病以及慢病的干预与治疗将发挥重要作用。”韩忠朝表示。
他建议,横琴可以建设共有的细胞产品数字化智造及检验检测平台,助力入园企业产品研发与质量控制。还可以利用国家干细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试点政策,澳琴共建“国际医疗旅游试验区”,打造以细胞治疗为特色的抗衰医学和慢病干预项目,吸引国内外高端医疗消费群体。
在赛道选择之外,峰会上,专家学者也针对拓展产业发展模式、解决资金和人才痛点等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横琴要抓几个像罗氏、诺华这样的企业落地,才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的生物医药高地。”宋瑞霖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凭借雄厚的资金支持与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横琴可以突破内地的政策限制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全方位与国际接轨。“放眼未来,横琴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的高地指日可待。”
生态圈
“大树”与“幼苗”繁茂共生
发展赛道已然明确,合作区正积极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撬动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其中,为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构筑良好的生态,需要充分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已有的产业基础,同时紧密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并辅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宜产业生长的“土壤”,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器官修复再生系统正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发。
产业链的完善是第一环。合作区成立三年多来,聚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补链延链型项目,探索新药创新、研发、落地新机制等。
在上游研发端,澳琴科研资源实现无缝对接,澳大、澳科大等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在横琴落地,其科研成果正实现产业化蝶变;在生产制造端,制造园区琴澳创新产业园正加紧建设,合作区内多家企业实现落地生产;在下游销售端,区内平台成功助力药品出海销售,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为连接全球市场的金色纽带。
另一方面,合作区紧盯“产学研资”的闭环构建,用投资基金为优质大健康产业项目护航。中金资本副总经理雍昊表示,过去两年,公司借合作区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了一批生态伙伴加入,既瞄准龙头企业打造“澳门+横琴”示范效应,又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至沓来,希望构筑一条完整又高效的大健康产业链。
器官修复再生系统正进行公开演示。
作为合作区首家平台国企,横琴深合投资有限公司在构筑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正通过“招大引优”策略,吸引头部企业落地。
“未来,中源协和、通用技术集团、华润医药等链主项目将有望落地横琴,在琴澳创新产业园44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内扎根发展。依托‘澳门标准+分线管理’的政策红利,这些龙头项目有望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健康良好的产业生态,应该是“草灌乔”共生的生态。一面“招大引优”,一面“育苗培优”,当前合作区正着力通过双轮驱动,构建合作区“大树”与“幼苗”繁茂共生的优质产业生态。
路径方向已然清晰,迈入第二阶段发展的开局起步之年,合作区将始终紧扣“澳门+横琴”新定位和检验合作区开发建设的“三个要看”标准,把区位、政策、创新优势转化为大健康产业发展胜势,努力推进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高地建设。
撰文:张紫微 黄天儒
摄影:关铭荣
统筹:梁涵
【作者】 张紫微;关铭荣;黄天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